康熙非常強調飲食對健康的作用,反對隨意攝取,主張合理飲食。
一是節飲食。在康熙的生活中,表現為不追求珍饈厚味,在他的食物譜中不見馬牛羊、雞犬豕之類的厚味,有的是魚蝦果蔬食品。他說:……養生之道,尤以飲食為要義,朕自禦極以來,凡所供饌肴皆尋常品味。”他強調適可而止”。他說,所好之物,不可多食”。
二是慎飲食。這是對食物的審慎,亦即對食物質量的要求。首先強調要排除飲食中雜質,尤其是水。他認為飲食物中,水為最切”。他對各地貢來的水和巡行在外用的水,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奪標準,並著有《水性記》一文而載入史冊。
其次為多吃粗糧和蔬菜水果。康熙主張老年人飲食宜淡薄,多吃蔬菜、水果對身體有益。他說,他之所以到老而猶健壯就是這個原因。還有就是禁煙酒。康熙本來是吃煙的,他說,幼時在養母家就吃過煙,為戒別人吃煙,首戒自己,欲法令之行,惟身先之”。
煙與酒相比,他更惡旨酒,清淡作飲饌,偏心惡旨酒”,就是他決心禁酒的寫照。這是因為他認為酒有亂人心志”和致人以疾”的壞處。
三是擇飲食。對飲食,應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擇其所宜。康熙認為各人的腸胃所不同,應擇其所宜者”。他所講的所宜,即因人、因時、園地、因病而宜。因人而宜,在康熙看來,即為父子兄弟之間,也不能相互強其所食,各人不宜之物,即當永戒;因時而宜,即飲食物的季節性非常強,不同季節的食物要求不一樣,他尤其反對吃非時之物;因地而宜,是指飲食物產地不同,其性能也有變化,對人體的適應度有差異;因病而宜,對病人的飲食,應適應病情調養的需要。
康熙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,即進膳後,自覺保持良好的心態,只講開心事,只說開心話,或者欣賞自己喜愛的古玩字畫,他認為這樣可以幫助消化。並說,朕用膳後必說好事,或寓目於所愛珍玩器皿,如是則包含易消,於身大有益也”。